百色市政協考察組
(2015年12月)
產業化扶貧是國務院扶貧辦“一體兩翼”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貧困群眾增收長效機制,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貧困地區逐步培育支柱產業,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穩定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為學習借鑒區外地市的先進理念和產業扶貧發展經驗,搞好百色市產業扶貧開發,增強發展后勁,推動百色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新突破,實現全民脫貧的目標。按照市政協的工作安排, 2015年12月1日至5日,由市政協副主席曹東方帶隊,由農林界別委員組成的考察組一行6人赴重慶市渝北區、四川省宜賓市等地考察學習?,F將考察學習情況報告如下:
一、考察學習的基本情況
渝北屬重慶主城區和兩江新區產業核心區,長江、嘉陵江兩江環抱,全區幅員面積1452平方公里,轄區11個鎮18個街道,人口170萬。重慶空港工業園區落戶渝北,于2002年1月正式動工建設,經重慶市政府批準設立為市級特色工業園區。園區總體規劃面積54平方公里,以汽車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制造業和金屬加工機械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現有各類企業200余家。全區生產總值居重慶市第一,工業總產值連續七年位列重慶市工業十強區縣榜首,綜合經濟實力名列主城前茅。
宜賓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緣,地處川、滇、黔三省結合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匯合成長江,素有“長江第一城”之美稱,自古以來就是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溝通東西、連接南北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戰略轉換要地,被譽為“西南半壁古戎州”。201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443.81億元,增長8%,總量保持四川省第四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05.6億元,增長8.9%,總量保持全省第四位。被列入國家成渝經濟區規劃重點支持發展區域,是四川建設長江上游沿江經濟帶、川南經濟新增長極的重要支撐城市。
考察組重點參觀考察重慶渝北區空港工業園區的重慶三五三三泰洋服裝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每到一處,考察團成員都帶著問題,虛心請教,求取真經,看一路、學一路,重慶渝北區、四川宜賓市、成都市產業發展活力之足、發展水平之高、發展規模之大給考察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對比中感受到巨大差距,在觀看中學到了有益經驗,進一步增強了加快產業扶貧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達到了學習經驗、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啟迪思維的目的。
二、考察學習的主要收獲
這次考察學習在重慶市渝北區、四川省宜賓市,我們主要是帶著產業扶貧開發如何帶動貧困人口參與這個問題去思考。兩個考察點的特點是:
(一)突出園區帶動。重慶市渝北區空港工業園區現已基本形成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園區整體布局科學、功能協調、產業特色鮮明、綜合配套完備,產業定位及產業規劃科學合理,產業鏈條延伸壯大。其特點就是形成產業開發集聚與規模,提供就業崗位,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尤其是服裝廠、通信設備、汽車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安置了大量的就業人員,解決貧困人口面廣量大。
(二)龍頭企業帶動。四川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四川首家集茶樹良種繁育、種植示范、茶葉初深加工、品牌營銷、科技研發與推廣、茶文化運用與茶旅游發展以及其他茶葉相關產業等為一體的茶葉全產業鏈企業。川茶集團實施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擁有自建和聯建茶園基地40萬余畝,帶動農戶20萬余戶;還通過季節性采茶制茶等增加農民就業10萬余人,帶動效果明顯,成為有效組織農民從事產業開發的主力軍。同時,公司還實施了技能培訓、質量管控、量化考核、績效掛鉤等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專業合作組織的規范和管理,引導農民積極加入合作組織,走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之路,解決農戶資金、技術、信息、銷售上的難題。
(三)明確發展戰略,定位準確??崭酃I園區已進駐了美國科勒,德國博世,日本本田、長安汽車等200多家國內國外企業,形成四大產業集群。一是現代交通設備研發與制造;二是動力裝備制造業;三是電氣設備制造業;四是物流業。臺灣長榮,長安民生,中國移動西南大區物流基地等項目都已在園區內建成投運,年物資周轉量超過300億元。經過十多年的招商與發展,空港工業園區已經形成了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臨空經濟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和體系。
(四)多面支持,整合資源。四川省政府出臺《四川省產業扶貧專項方案》,進一步明確,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培育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增收產業體系,建立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關鍵支撐,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確保一批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為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市、縣農業部門和鄉鎮農業推廣服務機構中擇優選派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貧困村“一對一”技術扶貧,實現全覆蓋,重點協助開展編制一個農業產業扶貧規劃、積極推廣一批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幫助培育一批農業科技示范戶、指導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最終助推發展一個主導產業等“五個一行動”?!稗r技人員到村開展技術指導每人每年不低于2個月,關鍵農事農時節點必須進村指導,開展技術培訓每人每年不少于4次,貧困村不摘帽、貧困戶不脫貧,技術幫扶人員不撤出”等措施。
(五)開發利用鄉村旅游資源,引領鄉村旅游發展。成都市注重挖掘特色資源,積極宣傳推介本土風味特色,策劃包裝了一批主題鮮明、區域特色濃郁的鄉村旅游產品,如黃龍溪古鎮等鄉村主題旅游活動以鄉村觀光、休閑、體驗為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其極富特色的休閑旅游、古鎮旅游、美食旅游等鄉村旅游活動呈現多元化、主題化發展趨勢,引領著成都市鄉村旅游的發展。
三、考察結果的運用思考
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關于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 堅決打贏“十三五”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了廣西今后5年扶貧攻堅的方向和目標,百色作為精準扶貧主戰場,結合本次考察情況,就我市產業扶貧問題,我們建議如下:
(一)加強領導,做大產業。要發展產業,關鍵在領導。要明確抓領導,領導抓。要成立產業化扶貧發展領導小組,實行領導親自抓產業,掛鉤產業,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目前,我市的芒果、沙糖桔、香蕉、西貢蕉、火龍果、蜜柚、紅心彌猴桃、葡萄、臍橙等,都已經形成了我市的系列水果產業,農民不僅脫貧增收,而且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份額。因此,還要進一步強化引導,緊緊圍繞培育支柱產業、促成農民增收核心,引導貧困群眾轉變傳統種植模式,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優勢水果產業。突出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每個貧困縣重點培育2-5個對貧困村貧困戶覆蓋面廣的特色產業。并“始終把保護生態、綠色發展作為脫貧之基、致富之道,扶貧開發和生態保護并重,探索綠色產業扶貧、鄉村旅游扶貧等生態扶貧新路子,實現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
(二)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緊緊圍繞“三農”發展大規劃,一是在各縣(市、區)選擇交通、區位、資源、合作基礎良好的鄉(鎮)、村作為試點,探索建立具有法人主體資格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二是鞏固和發展好現有農民合作社、行業商協會。積極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個特色產業引進培育1-2個龍頭企業,特色產業覆蓋到的貧困村組建1-2個農民合作社,引導貧困戶積極參與,確保貧困戶都有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帶動。結合我市“十三五”的發展規劃,整合扶貧項目資金,加快貧困農村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著力推進“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培育、引導一批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并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商協會的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切實解決由于貧困群眾市場意識、創業意識淡薄,難以形成闖市場合力的瓶頸。
(三)立足資源,科學規劃。產業扶貧怎么抓,首先要有思路,有規劃。要做好規劃就是要圍繞基礎產業培育、基礎設施改善、基本素質提升、基本保障構建、基本隊伍建設,把安居溫飽、產業發展、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農民素質提高、農業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主攻方向,采取多種形式,對各縣(市、區)已實施或正在組織實施的精準扶貧、生態鄉村、邊境地區整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產業項目等各類項目,結合實際,遵循群眾意愿,認真進行產業規劃。加強對扶貧項目的備選,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項目實施的前期工作,不斷強化項目儲備。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安排部署,依據片區規劃及國家和自治區的要求,高標準、高質量抓緊編制完成好我市12縣(市、區)的縣級產業“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并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四)整合資金,加大投入。要好用足國家和自治區政策,《決定》關于扶貧經費方面作出了“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穩步擴大片區縣、重點縣的轉移支付補助規模,自治區本級和百色、河池市及片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按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的規定,加之《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的實施,正是百色振興經濟,推進扶貧進程的良好機遇,要善于利用和抓住機遇,出臺配套政策、立項目、爭資金,與精準扶貧、產業扶貧有機結合起來,還要積極整合財政、扶貧、發改、農、林部門及金融機構資金,合力扶持產業做大,真正讓黨和國家政策惠及于貧困村、貧困戶,達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目的。
(五)加大培訓,提高素質。充分發揮好我市職業教育,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開展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和農業產業化技能培訓,圍繞產業發展開展各類技術推廣應用,建立實用技術推廣基地。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調整就業結構,拓寬就業渠道。通過項目、資金、培訓等方式扶持致富帶頭人、技術能人、農村經紀人創業興業,扶持他們參與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能力。與此同時,要調整好與我市工業發展相匹配的專業,如鋁產業、旅游導游等,暨能妥善安置院校畢業生,又能解決工業企業、旅游業發展所需的人才。
(六)園區建設,工業帶動。工業反哺農業,工業作為產業扶貧是一條有效的解決途徑。因此,政府要重點支持百色千億鋁產業工程,切實解決用電貴等問題,延長鋁產業鏈,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鋁產業,使企業能吸收更多貧困家庭的勞動力就業,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有技術、有資金的民營企業到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林產品、民族工藝品等加工產業,推進工業扶貧,讓貧困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
(七)培育鄉村旅游產業,以產業留人。目前,我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已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規模小,檔次低,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要在城鄉結合部、旅游風景區進行合理規劃,政府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以扶持、培育的方式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完善服務設施,特別是鄉村旅游景區、景點公共基礎設施,交通、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標牌標識等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通過扶持和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切實解決“失地”城中村農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以達到社會和諧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