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縣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工作紀實
www.195617.tw
2020-12-14 16:13 閱讀:2253次 作者:阮孟霖 楊愛庚 編輯:楊煜智 來源:凌云政協網
觸角下沉 搭臺唱戲 彰顯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擔當作為
-----凌云縣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工作紀實
今年以來,凌云縣政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要求,積極延伸協商觸角,暢通協商渠道,搭建協商平臺,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彰顯了政協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履職擔當。
一、延伸觸角,使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責共擔
凌云縣政協按照“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的理念,注重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責共擔、雙向發力。一是“調研協商下沉”。今年,該縣政協按照縣委的“點題”,針對受新冠疫情影響桑蠶產業發展受阻問題和“退出桉樹種植油茶”決策部署難以推進落地問題,堅持商前調研,將課題通過“微協商平臺”發送到各鄉鎮、基層委員,廣泛征集基層民眾意見建議。同時組建調研組深入全縣8個鄉鎮產業發展實地察看“接地氣”,在基層召開了由鄉鎮分管領導、基層政協委員、村兩委、群眾代表等組成的8次調研座談會進行廣泛協商,分析論證,最后形成了《重塑桑蠶產業發展信心 補齊短板提升產業綜合效益》和《提高站位 壓實責任 多管齊下 不折不扣把縣委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調研報告。兩份調研報告均獲得縣委書記、縣長肯定和批示,并責成相關部門按照政協建議抓好落實。二是“一線工作法”助推項目??h政協采取“哪里有利于問題解決就在哪里協商”的辦法,按照縣委工作分工,從主席到副主席分別擔任“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鄉村風貌改造項目、村級集體經濟和扶貧督查等工作責任人,將政協協商的觸角延伸到基層和群眾家門口,經常在項目一線現場辦公,與基層干部、基層委員、周邊群眾協商推進項目選址、征地、實施等工作,保證了項目高標準、高效率推進。
二、暢通渠道,使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事共為
高度關注社會治理難事和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大事,以視察監督、評議監督等為抓手,暢通民意渠道,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一是視察監督訪民情。針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等問題,組織縣、鄉鎮有關政協委員和基層干部聯合開展視察評議活動,緊扣問題“同臺唱戲”,在基層一線發現問題,在現場提出改進意見。二是反映民意促落實。按照“沉得下去、提得上來”的工作思路,沉入基層調研收集民意,形成提案,提交上去;沉入一線走訪委員和界別群眾開展互動交流,把基層的民情、民憂收集上來、反映上去,使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依托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有效銜接起來。
三、搭建平臺,使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橋共通
搭建協商平臺是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關鍵,也是展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的舞臺。一是打造基層協商平臺。在全縣8個鄉鎮掛牌成立了政協工作辦公室,在縣政協的領導下開展基層協商活動,把協商議事延伸到最基層。如圍繞當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指導和鼓勵鄉鎮政協工作辦公室選準議事議題,與鄉鎮、村干部和群眾開展協商活動,共同把基層大事協商好,難事協商成、好事協商透,建立起政協工作直通基層群眾的橋梁紐帶。二是健全協商保障機制。建立了主席聯系鄉鎮、工委室,工委室聯系鄉鎮、界別,政協常委聯系委員工作制度,出臺了《政協凌云縣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規則》等7項制度,進一步規范了協商平臺的議事流程,為政協協商和基層協商的聯絡互動、互通共享提供機制保障。
四、黨建引領,使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勁共使
激發隊伍履職活力和干部干事動力,需要發揮基層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這就需要黨建引領、先鋒領航。一是筑牢核心堡壘。加強政協系統黨的建設工作,建成了黨建研究、黨員活動和廉政教育等“三室”,嚴格規范“三會一課”制度,發揮好黨組織領航履職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發了政協協商新動力。二是結對共建促脫貧。與下甲鎮河洲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幫扶的“共商、共建、共促”活動,創新聯合開展“五個一”黨建活動,在出謀、出財、出人、出力上為聯系村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黨建工作注入鮮活力量???span style="font-size:14px;">阮孟霖 楊愛庚